當刻意練習遇上多元學習,誰能勝出?《跨能致勝》閱讀心得

博客來-跨能致勝: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,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(books.com.tw)

在閱讀這本書之前,我所接觸的學習方法,多半是強調自律以及恆毅力的重要性。 閱讀這本書之後,擴展了我對於學習的不同認知,也對成功的定義有了不同的見解。 以下就讓我們來一窺本書的秘辛吧!

AI真的能超越人類的思維嗎?

Photo by Lukas on Unsplash

近年來不斷聽到身邊的人對AI的蓬勃發展而感到焦慮,擔心自己總有一天會因為AI而丟了飯碗。在本書中,作者以生活化的例子說明了AI與人類思維的差異,以及人類思維的不可替代性。

書中提到AI西洋棋之所以能過透過大量時間重複自我學習,最後戰勝了人類,是因為西洋棋規則具有「封閉穩定的架構」,然而當AI遇到像「星海爭霸」這類需要長期經營及更宏觀的戰略遊戲時,人類反而佔有了優勢。重複性工作容易被機器取代,懂得抽象思考、廣泛學習、觸類旁通,才能在這個世代脫穎而出。

越考驗宏觀的戰略,人們能發揮的空間越大,原因在於我們比機器擁有更廣泛的整合能力。

當刻意練習遇上多元學習時…

Photo by Daniel Stenholm on Unsplash

書中以老虎伍茲與網球世界冠軍費德勒的故事,說明了要在一個領域上有所成就,不見得需要如同前者般的傳統成功模型,後者有長時間的多方嘗試、自我探索,最終才決定於一個領域上深入,照樣能夠擁有良好佳績,打破了「贏在起跑點」的迷思。

書中寫出賈伯斯於一場演講中說過的話:「我如果沒在大學時旁聽書法課,麥金塔就不會有各種字體和勻稱字型。」這個例子說明了賈伯斯於求學階段的多元學習精神,他當時也並不是為了發明字體而去學習,只是依循著自身的興趣與好奇心。

賈伯斯於2005 年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,在網路上震撼了三千五百萬人以上,而之中廣為流傳的一段話是這樣的:「完成偉大志業的唯一方式,就是熱愛你所做的事。如果你還沒找到,繼續尋找,不要妥協。

繼續尋找,不要妥協,賈伯斯還重複一次這句話。

然而本書並不是不鼓勵刻意練習,或是重複訓練,而是要了解練習的目的為何,絕不是把學習時數湊到一萬小時就會量變產生質變,而是需要有意識地對於每次的成果進行迭代與復盤,不是盲目追求練習的「量」,更要在乎練習的「質」。

刻意練習的目的,在於有意識地修正錯誤。

大器晚成,絕非少數案例

Photo by Ståle Grut on Unsplash

我有近三年的藝術工作者經驗,對於藝術家的認識數量絕不比同儕少。然而讀完這本書,我才得知藝術家梵谷原來是屬於「興趣不停改變的人」,他會在某階段中瘋狂投入一項新愛好,卻又突然全部放棄,每一次的一往情深,最後又迅速移情別戀。這樣的多方探索,具有實驗性的精神,卻使他在畫風上不斷的超越自我,創造非凡。

直到三十多歲時,梵谷在事業上與人際關係上也頻頻跌落谷底。最後,梵谷並沒有帶著光彩亮麗的佳績與世長辭,然而時間卻證明了梵谷每次的跌跌撞撞,換來的是一幅幅璀璨與激昂的生命寫照,締造了藝術史上的新世紀,影響了後世成千上萬的藝術人。

不只梵谷,書中提到《哈利波特》作者J.K羅琳,也是屬於大器晚成型,她在20多歲時,丟了教職飯碗,失去了婚姻關係,甚至需要救濟金才能生活,當時沒有人想過,她將成為未來家喻戶曉的暢銷大作家。

他們起步雖晚,卻成就非凡。

了解自己,活出個人最大潛能

Photo by Simon Rae on Unsplash

本書在結語的部分也強調,你該比較的是今日與昨日的自己,而非那些與你截然不同的年輕人。無論過去我們的學歷或經歷如何,現在都可以多方嘗試、廣泛學習,就有機會觸類旁通。比起不斷與他人比較單一領域上的成就,不如透過閱讀、寫作、上課來進行自我探索,深入認識自己,找到天賦、展現才能,才是更為重要的事情。

「每個人都是天才,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,它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。」

— 愛因斯坦

個人觀點

1. 大量真實故事,強化說服力

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真實故事,附上人物對白以及專家名言或研究結果,不僅加強觀點上的說服力,也突顯出人物與場景的真實感,與坊間許多「只講通則,卻沒有足夠案例佐證」的成功勵志書截然不同。

2. 能夠讓曾經「繞路」的人產生強大共鳴

會這麼說,是因為我相信不只有我,很多人也都是曾經繞路的人。此書引起我內心強大的共鳴,因為從我出社會至今,也經歷過轉折與探索的歷程,就很像是書中所講的「繞路」。

3. 通才策略未必適合你

然而,此書的觀點或許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,因為有些人的人格特質就相當擅長於處理重複性的事務,在特定領域中鑽研技術性與細節性,並且能在單環的學習中不斷優化效率。

若是喜歡廣泛學習,接觸新知的人,或許就能在此書當中找到與自身契合的觀點,為自己進行短期策略大量測試,加速迭代,發展多方位全能。

最重要的是,因為這個世界同時需要「專才型」與「通才型」的人,學會共同合作,才能讓彼此的能力發揮出最大的效益,一起讓這個世界更好。

如書中所言,「我們同時需要鳥類(多方涉獵)與青蛙(鑽研特定領域)共同合作,探索世界。」

看完本書後,我們可以立即做的事

  1. 盤點個人特質,找到自身感興趣的事物(不需要侷限領域)。
  2. 找出對應的學習資源,例如書籍、線上課程等。
  3. 多方嘗試,找到熱情所在,為真正感到熱情的事物主動學習。

在這個網路普及的世代,我們隨時可以透過網路找到對應的學習資源,尤其在疫情來臨之後,電子書、線上課程、Podcast等資源又更加豐富及容易取得,不再有「難以學習的知識」,只有「抗拒成長的心態」。

後記:

我除了過去幾年嘗試在藝術工作者的領域中學習到寶貴的藝文知識,近年我也從事塔羅占卜、線上教學內容企劃與身心靈的服務及創作,今年則是經過密集培訓,充實心理學專業,考取美國NGH催眠師,擁有正式的專業助人工作者資格認證。

進入了後疫情時代,我又觸及到數位行銷、內容行銷的線上課程學習,同時不忘精進我所熱愛的寫作,以及閱讀我喜歡的書籍。

身邊有些人覺得我的轉換很大、觸及很廣,但對我而言,我從來沒有捨棄過我所熱愛的事物,無論是藝術教育、心理學,目的都在於使人的身心靈得以提升也都是希望能夠讓好的知識,好的文章,或者好的課程讓更多人看見,真正落實知識為人們所用

在閱讀完此書之後,我更堅信「繞路的我們並沒有迷路,反而更有機會開拓我們自己專屬的道路。」

--

--

Seering Tarot |癒言家 塔羅諮詢

這裡是癒言家。癒言的踐行者,踐行者的癒言。我是阿文,一位不做預言,只做「癒言」的塔羅諮詢師。務實分析但不失溫暖的療癒,願能在短暫的此生之此刻,陪伴你一起在地球上快樂的修行。明日並不存在,因此祝你日日擁有美好的今日。(IG:癒言家)